查看原文
其他

往事追忆▏军人与时间

2017-01-02 老酒浓香 溪流的海洋人生

间是一种标准,秒分时日月,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时间是一种永恒,按自己的节拍稳步前行,永不停歇;时间是一种记录,分分秒秒关联世间万物,不差分毫;时间虽不会体会你的感受,可你的经历一定由时间加以标注。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决定着生命的长度,所不同的是单位时间里的效率。对于军人来说,在某些节点上时间的意义就特别与众不同,分秒必争就是对时间效率的诠释,下面就说说我所经历的与时间赛跑的故事。


得那是1995年7月的某天,我因感冒发烧在家休息,大约下午5点左右,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昏睡中惊醒。电话中传来单位领导略显急促的声音:“有个紧急情况,电话里不好说,请你马上到单位来,不派车了,你抓紧打车过来”。当我满头大汗赶到单位时,会议室己坐满了人,除本单位主要领导外,还有机关的领导和参谋在场。等我落坐后马上开始开会,机关领导开门见山说:“现在你们要受领一项紧急任务,首长要求你们在晚上7:30之前,要拿出某地区某型号导弹快速测绘保障方案,且要在10天之内提供最终测量成果,今晚8点钟总部首长要听机关汇报,其中有你们的方案”。

我当时下意识地感到这活可能又要落在我的头上了,我低头看了一下表是6点40分,也就是说我要在50分钟内要拿出初步的快速保障方案!我虽多年从事技术工作,且在总工程师的位置上己坐了五、六年了,各种方案做过很多,但在这么短的时间,拿出这么重要的方案,我的脑袋还是大了。稍微沉静一会后我马上清醒地认识到,这事沒有做与不做的商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是军人,这是命令,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官兵携测量设备行走于山林中

常陆基导弹发射阵地的测量保障,需要提供位置、方位角和重力场等参数,这样才能为导弹的弹道计算提供全要素成果。通过多年的保障实践,解决这7个参数的技术手段是有的,也是成熟的。但要在短短的10天之内完成某型陆基导弹发射快速测绘保障任务显然难度较大,这里仅就方位而言(因为方位的对导弹射击精度影响最大),采用传统的天文测量方法精度有保障,但会受制于天气影响,何况当地的7月气候多为阴雨天,时间上无法确保全天候作业。

若采用传统的导线测量,因预选阵地距已知点距离太远也无法实施,看来只有通过卫星测量这一条路了。只是当时卫星定位还是新鲜事物,刚开始涉及缺少实践经验,还没有直接应用于阵地快速测量,出了问题怎么办?在经过短暂思考后自己很快冷静下来,通过对卫星接收机标称精度的分析,认为选择一定距离的边长和适当的观测时段长度是可以满足阵地定位定向精度要求的。就此问题也曾与有关专家探讨过,理论上可行只是沒有实践过,“摸着石头过河”是老人家说的,也是我们当时唯一的选择。


重力和卫星测量专业在展开作业

是在不能用常规手段的情况下,我第一次提出了以卫星测量作为主要手段,快速测量发射点的坐标和方位,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天文和导线测量进行检核的阵地快速测量保障方案,并于晚7点20分完成方案初稿。凌晨2点机关主管参谋打电话通知,方案初稿通过,首长要求上午8时上报正式方案。于是,争分夺秒,经过一个通宵的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方案设计任务。

虽然方案通过了,可要在10天之内完成野外测量任务,提供最终测量成果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记得当时两个外业队一个远在东北,另一个离待选阵地区也很远,况且那时没有现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与铁路网,交通条件与交通工具都很不方便。为此,单位几位主要领导现场开会,研究决定部队分三路同时向测区集结,规定务必在3天时间内到达,一路从东北,一路从安微,星夜兼程赶赴测区。军情就是命令,自己也顾不上回家取出差用品,帶上两名工程师就即刻出发,记得当时为了赶路把飞机、火车、长途客车、三轮摩托坐了个遍,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了测区。到达测区后,立即给参测人员开会布置任务,组织大家学习,制定现场实施计划,并进行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和任务完成时间。

在我们到达测区的第二天晚上,时任上级机关某首长也赶到了测区,首长刚到宾馆就立刻让参谋把我叫到他的房间,非常严肃地问我,你有没有把握按时上交成果?我当时非常干脆地回答“有”,其实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但答案只有一个,因为这是军人在执行命令!在当晚指挥部召开的任务协调会上,首长非常严肃地讲“这次军事行动的意义非常重大,你们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要确保每发导弹发射成功,发发击中目标!这其中发射阵地测量和发射场坪工程施工是完成这次任务的两大瓶颈,但发射时间巳经定了,你们必须按时完成任务,上交成果的时间是5天后的中午12点”。


埋设方位点标志指示桩

令如山,任务受领了,剩下的就是要不顾一切地把任务完成。由于测区位于山区,山高林密,杂草丛生,给野外观测带来很多困难。为了赶时间,全体参测人员不分昼夜连续工作,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暴雨如注,饿了吃口干粮,困了利用转站时间在车上打个盹,白天奔波在各阵地之间选点、埋设标石,晚上三、两成组地分布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已知点、方位点和发射点上监测仪器,记录观测数据,就这样战友们连续奋斗了五天五夜。

对于这次任务的辛苦程度、紧张程度和工作压力,以及肩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己非常清楚,所以至今印象深刻。在这次任务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全体参测人员的求战欲望,昂杨的斗志,以及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信心与决心。官兵们从始至终情绪饱满,工作中勇挑重担,上山争先恐后抢背最重的器材,常常冒雨在湿滑的山上穿行,几天里在极度疲劳和困倦以及蚊虫叮咬的情况下,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的情绪始终非常高涨。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从他们身上让我读出了“军人”二字的含义:奉献、责任与担当。


埋设测量点位标石

这样经过了夜以继日、挥汗如雨的五天五夜,在全体官兵们的共同努力下,野外观测任务终于如期完成。正当我准备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在处理观测数据资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却出现了。经过反复计算,用卫星测量方法获取的阵地方位角与用天文测量方法获取的方位比对,这个值似乎超过了允许值得1倍,而依据有关规范,当时对阵地方位角的精度要求是不能大于xs。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方位测量的精度,我们也对每个阵地用天文测量方法做了检核,但为了节省时间,天文观测的测回数没按规范执行。显然,这个成果就不能提供使用,若这是事实,意味着前面的方案及所付诸的努力就白费了,更何况这次任务的紧迫性及任务的性质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对此自己怎么办?那是必须争分夺秒去解决的问题,要知道军令如山倒,重新测巳不可能,只剩一个晚上,第二天中午12点就要交成果了。此时此刻所有官兵的心情都是揪着的,没人吃饭也没人睡觉,所有的心聚焦到一个点上,那就是所测数据到底能不能用?唯一的办法就是检查计算成果有没有错误,于是我将两名工程师及其他人员进行分工,按每个专业由专人负责逐项检查核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查,可溯源后得到的结果却是自己最不想听到的消息:计算数据无误!那是一个令我伤心欲绝的消息。

好在还有时间让我思考,我让连续奋战五天五夜的官兵们回去休息,自己首先从焦虑万分的心情中走出来,静下心来慢慢去查找原因。现在搞测绘专业的人都知道,用卫星测量得到的是大地方位角,而用天文测量方法得到的是天文方位角,两者之间有个差叫垂线偏差改正。当时这个改正项的计算是由上级机关配发的专用软件完成的,会不会是计算软件的问题?于是我想到了采用手算做天文方位角的转换,直到早晨6点x个阵他的结果都计算出来了,两种手段得到的方位角差值还不到发射所需精度的一半,完全满足发射要求。 后来细究原因是,下发程序中垂线偏差卯酉分量的符号搞反了,让我们夜不能寐居然是一个符号搞反了,可见细节的重要性。一阵窃喜后,我把大家叫醒并告诉他们这个结果,看到官兵们由惊而喜的面孔,随后就被满场的掌声所包围,感觉自己一个晚上的付出值了。此刻距成果上交时间还有不到6个小时,接下来的事就轻松了,各专业进行成果整饰,准备正式上交成果。


腾空而起的某型号导弹

吃早餐的时候,需要测量成果的相关专业(如诸元计算、弹道跟踪、瞄准和阵地联测等)的老总和技术人员纷纷私下向我要数据,我当然不能给,咱也得买个关子,当然按上面也有相关规定,不允许直接提供。能按时完成任务,没有给测绘兵丢脸,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测绘工作的超前性和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它为制导按上了精准的眼晴,它的位置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任务按时完成了且成果质量超乎想象,几个难关都过去了,压在心上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这里再谈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小故事,当我们把成果整饰完成后,在住地等待基地的相关部门来取成果,按指挥部要求是中午12点做交接,可等到11:30仍不见人来取。此时,自己想到一个问题,当时的协调会上只强调了成果的接交单位和时间,而并没有说明在哪里交接。没有时间犹豫了,我立刻带上有关人员乘车迅速赶往成果交接单位的驻地,此时到达的时间不早不晚,就停止在中午12点,庆幸!

在实弹发射现场观摩,听着导弹起飞后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托着长长的火焰腾空而起,箭一般地飞向远方的目标的时候,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兴奋、激动,还是庆幸、自豪?几种情感交织在一起,那种感觉、那种滋味至今仍常常在脑海中回荡……

其实直到发射任务完成后,弹道跟踪专业报告“全部命中目标”,我的心才真正踏实下来,而且才真正知道这是一次有真对性的实弹发射演习。在我的记忆里,这次任务就是一次实战,对于测量专业而言,并沒有演习和实战的区别,你的任务就是给导弹装上眼睛,让它准确地命中目标!在随之而来的演习总结大会上,我单位因完成任务突出,荣立了集体二等功,也是在数十个保障单位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作业后的小照(左二为作者)

队之所以能成为战斗力最强的集体,和他们对时间观念近乎严苛的尊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中锻炼过的人都知道,军人的时间全都是按分秒来计算的,我们本次任务的顺利完成就是最好的证明。

刻板也罢,严明也好,时间也会证明一切的……

【作者简介】笔名老酒浓香,真名崔敬佩,辽宁沈阳人,1976年就读于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在第二炮兵某大队工作,1990年任总工程师,1998年被评为导弹技术专家,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完成导弹武器测试,实弹发射和重大演习测绘保障任务,组织完成了“9211”专项测量、“神箭95”、“联合96一1”演习,青藏云贵川Gps二级网会战,国家地壳网络工程等重大测绘保障任务。

相关阅读推荐:

随笔▏西藏记忆

随笔▏沧海钩沉忆当年

随笔▏曾母暗沙,一个海测兵的记忆

随笔▏走进可可西里,一名军测战士的回忆

随笔︱藏区测绘工作杂忆

杂文▏转业记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投稿,并提供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